经典句子网

庄子简介(精选美句58句)

庄子简介

1、庄子说:“先生您问道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领会道的实质。你不必去求证道到底在哪个事物上,所有事物都不能脱离大道存在。就像通常我们描述道,都会用“至”‘周’、‘遍’、‘咸’,就说明道是无处不在的。(庄子简介)。

2、真性在内心,神情流动于外表,这就是珍重精诚的道理。把这种道理运用于人伦,事奉父母就孝顺,事奉君主就忠贞,饮酒就欢乐,办丧事就悲哀。忠贞是为求得功名,饮酒是为了欢乐,办丧事是为了抒发悲哀,侍奉亲人是为了亲人感到顺适。

3、认识道容易,认识大道后都它无所言说困难。认识道而不说话,才合于自然;认识道而说出来,这是合于人为。古时候的至人,上合于天道自然,不合于人道人为。

4、万物的界限有八种表现:左、右、伦理次序、合宜、分、辨、竞、争。

5、此人年轻时仕途多舛,快到三十岁了オ中进士,一度飞黄腾达,后“因伤于流言蜚语”而辞官归隐。这样,庄子的道遥游世、随遇而安的思想,遂成为他化解戾气,“不与世忤”的药石。

6、稀韦氏(古代传说中的人名)得道后,用道来开辟天地;伏羲氏得道后,用以调和阴阳元气;太阳和月亮得道后,就能终始运行不息;黄帝得道后,就能登上云天;西王母得道后,就能坐守少广山上。谁都不知道道的开始,也不知道道的终了;彭祖得道后,就从有虞的时代一直活到五霸时代;傅说得道后,用来辅佐武丁,后来统治天下;傅说死后便乘着东维星,与众星并列在一起了。

7、克制欲望来使行为高尚,超然于世俗之外,立论高远而讽刺世俗的堕落,只是为显示他的清高而已,这是为山林隐者、愤世嫉俗之人、为坚持一己之见甘愿赴汤蹈火的人所喜好的。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9、如果水积得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起大船的力量。倒一杯水在堂前低洼的地上,一根小草就可以漂动,但如果放上一个杯子就会粘住不动,这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大。

10、《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11、颜回说:“毁弃肢体,废除聪明,离开身形,弃掉知识,与大道同这就叫做坐忘。”

12、所以,庄子与老子一样,主张无为治国,任其自然,认为“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无容私”,“汝游心于淡,合气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在《庄子》中描写过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

13、大宗师的练习方法是“撄宁法”:对这个世界不再有要求,不再有厌恶的状态称之为“撄宁”。

14、《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15、人与无知的东西一样,他的本性就不会离失;人同无欲之物一样,这就是他自然的素质;自然素质不变,人的本性也就保持了。等到出现所谓的圣人,用尽心力去推行“仁”,卖力去达到“义”,天下从此就开始产生种种猜疑和迷惑了。

16、道家很美的师徒关系是“没有权威角色,完全敞开来的跟你一起更够一起进步的这个关系。”

17、齐物论是基础中的基础,不然后面的方法都无从谈起。

18、(2)他可以活出他心底的渴望、灵魂的呼唤。 

19、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20、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料,可使弯曲的与曲尺相合,直的与墨绳相应。

21、大公调(注:人名)说:“人们都知道鸡狗会叫,但就算有大智慧的人,也不能说明鸡为何会叫、狗为何会吠,也不能推测出鸡狗吠叫后还会做什么。可见大道的精微是无与伦比的,它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工具可以测量它的极限。

22、孔子说:“你说得十分详尽了。如果能够进入这个境界里邀游,而不为名位所动,就差不多了。内心不对外敞开,就不会受到外物的侵扰,把心志专一起来寄托于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注:“不得已而为之的境地”即没有外界的触动就保持虚静的状态,被外物所触动了才做出反应和行为的境地)

23、  但是史记大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正确的庄子形象,那就是其学无所不窥,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24、简写者注:未知是无数复杂的客观知识,而“探求所知道的”就是探求已知,即反观自己的内心。

25、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学”的开辟者,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6、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27、有谁知道不用语言的“辩论”、不用声张的道呢?如果有谁能知道这一点,他也可以算得上是 “大自然的仓库”了:他就像一个几乎无限大的仓库一样,应对各自事情总是游刃有余的——被注入多少东西都不会充满,取出多少东西也不会枯竭,而且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这是保持着对大道最深刻的洞察。

28、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29、  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此句也是不符合当时情景,一个很有名的例证就是庄子和孟子是同时代的,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的交集。如果说庄子的影响力很大的话,真的能够让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那么孟子怎么可能不会留下与庄子辩论的言论。后面又有一个故事说楚威王闻庄周贤,许以为相。如果说庄周这样的人也能够当官的话,那只能说明楚威王是一个怎样糊涂的人。

30、圣人要去什么地方呢?万物和他都是一体的,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能作为归宿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事物都是他的归宿。

31、张岱年,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辅仁大学教授。

32、孔子说:“同一于大道就没有偏好,变化起来就没有执着,你果真是个贤人,我愿意以你为师,步你的后尘啊!”

3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34、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35、庄周独自与天地往来,但又不轻视世间万物,不谴责谁是谁非,和世俗和平相处。庄周的书很不平凡,但内容却随和,书中的言辞奇异变幻,内容广阔,上能与造物主交流,下能与超脱死生的人结谈。书中对道的阐述既弘大而又透澈,书中对道的论述可谓是真理了。

36、蝉和鸠讥笑大鹏说:“我轻易地从地上飞起,疾速地抵达榆树和檀树,有时候飞不到,那就落在地上罢了,为什么偏要飞向九万里的高空,又往南方的大海飞去呢?”

37、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1年到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官员。

38、孔子说:“你说的是祭祀的斋戒,不是我所说的内心斋戒。”

39、可是,那些世俗的民众说是对的大家就认为对,民众说是善的大家就认为是善,人们却不称相信世俗大众话的人为谄媚之人了。难道说世俗的大众所说的话比父亲还要权威,比君主更尊贵吗?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从众的,人云亦云,对此缺乏基本的反思;这就导致表达真理的话语被埋没了,岂不是很悲哀吗!

40、《庄子·山木》篇最早提出了“天与人一也”之天人合一命题。

4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42、第四篇《人间世》的重点是气听法:就是你遇到一个情境,你会能够得到好像来自大宇宙的灵感而做出正确的回应,而这个回应是超越你的人格模式的。需要拆解掉你各种道德、人格模式为前提。直到把表面意识溶解掉,让潜意识来接管。

43、古代的真人,睡时不做梦,醒时不忧虑。饮食并不肥美,呼吸则深沉安静。真人的呼吸用脚跟,普通人的呼吸用喉咙。

44、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45、忆余二十ー岁时,病咯血,失眠六タ,且殆。忽忆及《南华》“恶知乎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因自笑日:今日之病,予为丽姬入晋时矣。竟废书而酣寝。医至诊脉,大异曰:“愈矣!”余日:“《南华》之カ也。”

46、大德的时代,不崇尚贤才,不任用最有能力的人,君主如同树梢上的细枝,民众如山野中自由奔跑的野鹿,行为端正而不自知是“义”,彼此相爱而不自知是“仁”,诚实不欺骗却不知道什么是“忠”,言行得当而不知道什么是“信”,率性而动又彼此相互依存,而不自以为是什么赐予。因此,人们的事迹也就没有流传下来。

47、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48、《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49、   2020年2月3~7日,10~14日。

50、子游说:“地籁(大地的声音)就是出自大地的洞穴了,人籁(人为的声音)就是出自丝竹管弦了,敢问天籁是什么呢?”

51、当代学者张岱年指出“庄子水平最高,提出的问题多而且深刻,是汉代以后所不及的”。他还说,庄子倡导的自由精神一一摆脱功名利禄、金钱权力等外在的种种束缚而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超越;老、庄共同提出的“无为”思想一抵制统治者对民众、对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干预,这些方面都是极富现实针对性和普世价值的。

52、从老子“道法自然”出发,他认为“道”是无限道,超绝时空的,不可感知的,它生出天地、帝王、神鬼以至一切事物,而又自本自根,不可捉摸。

53、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孙子兵法》。

54、那些辩论的言词化作声音而相互对立,因为不能相互评判,所以就像没有对立一样,混同于自然之分,顺应着无穷的变化。忘掉生死岁月,忘掉是非仁义,就能畅游于无穷的境界,这样也就把自己寄托在不能穷尽的境地了。

55、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5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57、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上一篇:攀登者(精选美句43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