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句子网

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精选美句84句)

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

1、此外,从政治现实的角度看,正是在腓特烈统治时期,法国开始成为欧洲主导力量。康托洛维茨列举的许多宣言和口号、传说和神话,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换句话说,他让崇高的主张掩盖现实,并倾向于表达过热的帝国神秘主义。他的作品不是目的论的。远非如此,因为他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世纪的德意志帝国完全不同,甚至第二帝国也不复存在。但他仍然坚持帝国主义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2、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他也是绝对的金句王,他的语录就是我们如今的微博文案,个人签名,座右铭,文章标题,甚至还是不少学生的作文素材。

3、    男人可以驰骋疆场,战死沙场,在四面楚歌时,在天地同灭不得不与君绝时,尽管疼痛,仍不忘深情“回顾”所爱,如江东项羽一样,留下千古悲情,启迪一代又一代人性。

4、1好人属于“善的”群体,有公共意识,因为所有个人都通过报答和报复的意识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5、因此,存在主义是法国的文化舶来品,然后巴黎再以一种精密复杂的、更有吸引力的伪装,把它出口到德国,它的起源之国。这一点值得强调,因为它是自歌德、拜伦和德·斯塔尔时代以来,法国和德国的年轻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自发的文化亲和力,一种共同的世界观。接下来,它为一次更坚实的经济和政治的和谐统一起到了准备的作用,环境也对此有利。然而,除非还有另外两个条件,否则这种和谐统一也不可能出现。第一个条件是基督教行动主义在政治领域最后的(大概也是终极的)成熟,对于充满活力的一代来说,这在欧洲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模式。第二个条件是一群欧洲巨人的出现——不是拜伦式的巨人,不是年轻的巨人,不是浪漫主义的巨人,实际上在任何明显不那么存在主义的意义上也不是英雄般的巨人——他们让一个自杀身亡的欧洲起死回生。代理机构(基督教)和代理人(阿登纳、加斯贝利和戴高乐)天生都与存在主义的行动主义创立者格格不入。但接下来,历史习惯性地按照这样的反讽展开。

6、脆弱不堪的身体与精神以及敏锐狂野的思考让尼采成为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者和极度充满个人英雄主义的人,以至于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由此,产生了他的“强力意志”和“超人”学说。(希特勒座右铭尼采的话)。

7、  还有一点必须要说的是,去拜罗伊特之前是受罪,去了之后日子同样不好过。想想瓦格纳歌剧的长度,你却必须坐在坚硬的、靠背高度仅及腰部、没有扶手、排间距非常小的木椅上观看,而且剧院压根没有空调。这样的“求虐”也是“朝圣”的必修课,谁让他的神是瓦格纳呢?

8、后来大学期间,尼采在一个叫《莱茵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语言学方面的文章,被一所叫“巴塞尔”的大学看上了,赞美有加,竟然热情邀请24岁的尼采去大学教书,然后很快就成教授了。

9、要破坏一件事,最刁钻的办法是: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

10、最后一点则是康托洛维茨对罗马帝国复兴主题的执迷。毫无疑问,他有证据支持他的观点,即从古罗马先例的有利位置看,腓特烈二世对其统治权的雄心勃勃的主张,依据的是他的皇帝头衔。但困难在于,腓特烈之为“罗马皇帝”,主要是以西西里国王的身份,而不是德意志的统治者。对康托洛维茨来说,罗马帝国的理想是世界统治(腓特烈二世挪用了那句格言“Romacaputmundi”),但在德意志,腓特烈放弃了权力,将权利作为交换让给德意志诸侯,以便有更大余地推进他作为西西里国王的目标。

11、因此,加斯贝利在天性上跟墨索里尼恰恰相反。1909 年,两个人在梅拉诺的一家啤酒馆里辩论过“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墨索里尼坚持认为需要暴力,加斯贝利则坚持必须把政治行动建立在绝对原则的基础之上。因为要赶火车,加斯贝利不得不提前离开,墨索里尼伶牙俐齿的嘲讽接踵而至,他说加斯贝利是“一个说话拖泥带水、行文不合语法的人,一个肤浅的人,为了逃避令人难堪的辩论而求助于奥地利列车时刻表”。而加斯贝利在墨索里尼身上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破坏性的激进主义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黑暗中的布尔什维克主义。”他自己的特伦托人民d受到路易吉·斯图尔佐的欢迎,加入了天主教平民d,要不是墨索里尼政变的话,该d很可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统治意大利。加斯贝利不喜欢意大利的议会政治(“一个马戏团”),连同他们的演戏和演说花招,他始终拒绝接受这些东西。但他更痛恨极权主义大政府。正如 1925 年 6 月 28 日他在人民d最后一次全国大会上所说的那样:“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原则是基督教国家观念的对立面,后者规定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自然权利存在于国家之前。”法西斯主义只不过是“老的警察国家乔装打扮再次出现,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基督教习俗之上”。1926 年 11 月,加斯贝利被拖到一个法西斯特别法庭的面前,他坚称:“我所不能接受的,正是法西斯主义的国家观念。因为里面没有国家不能践踏的自然权利。”加斯贝利是幸运的。1927 年,墨索里尼把他扔进了天后监狱。他原本很可能不会比葛兰西活得更长。但 1929 年《拉特兰条约》的签署使教皇庇护十一世能够让加斯贝利走出监狱,进入梵蒂冈图书馆,接下来的 14 年里,他一直在那里受到庇护。

12、  此刻,我们决定用最严苛的标准去回顾、评述他的人生。关于瓦格纳“失败”的为人,不同时代的口诛笔伐屡见不鲜。而将以下罗列的专属瓦格纳的“七宗罪”堆叠起来“垫”在他脚下,就足以将他“供上神坛”,傲视众生。

13、无需时刻保持敏感,迟钝有时即为美德。尤其与人交往时,即便看透了对方的某种行为或者想法的动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此乃社交之诀窍,亦是对人的怜恤。

14、举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希特勒决心发起对苏作战时,进攻的设想是计划以一次强大的、快速性的突袭摧毁苏联西部地区的军队,并将战线尽可能的向东推进。这是一场典型的“闪电”式的决战,德军要想赢得更大的胜利,显然需要尽可能的投入更多的军队,可是实际情况是德军并没有将全部陆军投入东线战场,有相当数量的德军部署在西线、挪威等地,1941年英国根本没有能力发起登陆反击,部署一定的防御兵力是必要的,但是显然西线兵力显得太过剩了,德军投入东线的兵力只有总兵力的四分之这个比例显得太低。

15、二是社会人文主义,包括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责怪自由人文主义,过于关注个人的体验,不顾他人的感受。社会人文主义让人别再迷恋于自己的感受,而要主义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要实现世界和平,需要全世界的劳动者团结起来,要实现社会和谐,要注重他人的体验,先放下自己的愿望。过度关注的自我,可能只是资产阶级文化形塑出来的自我,必须跳出来看世界,反思自我要注重社会情境。了解国家制度,经济政策的流向。正因为如此,社会人文主义并不鼓励自我探索,而主张建立强有力的集体制度,比如社会主义政d或工会,解读世界。政d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工会永远是对的。

16、尽管许多人都说到需要一本全面的传记,但这项任务令人望而生畏,没有人写过。于是三十一岁的恩斯特·康托洛维茨站了出来。

17、1有许多重担,需要心怀敬仰而又宁静致远的精神来承担,因为无论多重的担子最终都会落在精神的肩上。

18、更大的问题是,邦迪是否可以担保他的“来自《艺术之叶》圈的学术作品”系列与政治无关。大概他的意思是说,这些书籍无视日常或d派政治。斯特凡·格奥尔格的确是这么做的,并期望他的门徒也效法。康托洛维茨对此予以称颂。他在1926年10月的一封信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19)他已经看到,格奥尔格手下最激进的右翼副手之弗里德里希·沃尔特斯,正在把自己的声望借给民族的(völkisch)宣言,并写信给恩斯特·莫维茨回应说,这种公开的政治活动是“不能忍受的”。正如他写到的,“一个人在政治上有持私人观点的自由,但不能积极地为两个国家服务;重要的是,应该高踞于所有d派之上,而不应被拖入一d的泥沼”。

19、在他的头脑里面可能就灌输着一种“强者”的思想,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强者面前没有弱者的席位”。在一次对尼采的采访中,尼采说:“消灭弱者是强者的天职。”希特勒特别的崇拜尼采,对他说的话谨记于心。到了后来就为了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埋下了种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种下了祸根。

20、单纯的批判宗教和宣布上帝已死不足以改变弱者主动被阶级控制的思维依赖惰性,也就是无法把思想被阶级压迫的信徒拯救出来。

21、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22、弗兰克尔在出狱后完成了多部著作,激励拯救了更多处于迷茫痛苦中的人。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几个月后就领到驾照,80岁时登阿尔卑斯山,90多岁仍然和世界各地来访者交谈,每周都亲自回复读者来信。

23、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24、2018年,国际发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组织乐施会的研究报告发现,目前全球最富有的26位亿万富翁拥有的财富,与全球38亿底层人口一样多,而38亿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一半。在2017年,全球前43位亿万富翁的财富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在2016年则是61位。

25、    凡能读到的书,都是在上初中的哥哥姐姐们那里借到的。借了必须限期还,有的给你一天时间,有的限期三天。那时候厚厚的一本《苦菜花》两天看完,连蹲在厕所里也捧着看。如果是如了自己的心愿,最好是作业也不做,家长的指使装作没听见,痛痛快快看它三天三夜,或者把自己埋在书堆里,饿了就像老鼠,啃书边儿吃,渴了就像知了“喝”清风明月。

26、● 一方面,音乐巨擘瓦格纳的音乐成就不容忽视,另一方面,作为纳粹德国的音响符号,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以色列依然禁演瓦格纳的作品。“瓦格纳问题”成为人们不断争议的焦点。 

27、赫拉利在第一章预言的未来,21世纪人将尝试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并化身为神。这也是人文主义传统思想的回归。在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聊聊人文主义的颠覆,后人文主义的出现,会是啥情况?明天第四次分享。

28、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29、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30、你的良心在说什么?——你要做你自己——尼采《欢乐的科学》

31、狐狸经济之所以不能增长,是因为狐狸不知道如何让兔子变得更多;兔子经济之所以停滞,是因为兔子不知道如何让草长得更快。然而,人类经济之所以能增长,是因为人类可以找到新能源、新原料,以及运用知识。

32、成熟不过是个性被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圆滑了。

33、不管是不是因为梅毒吧,尼采后半生几乎就是在各种病痛中度过。他不是肠胃不好,就是眼睛有问题,或者干脆虚得下不了床,当时的医生也没啥特效药,只能让他安心静养。

34、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35、    这句话,铭刻在你记忆深处,成年后从未提及,却从不曾忘记。

36、在我内心深处只爱生命33真的,我讨厌它的时候也是最爱它的时候!

37、乌镇,也有了不一样的灵魂故事。木心和陈向宏说,欧洲所有的文艺复兴都是从小镇开始的,乌镇的文艺复兴是什么?从木心离开和重返乌镇的道路,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文化的历史温度与未来向前的希望。

38、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善恶的彼岸》

39、    你开始关注女性的命运。你是想成为简爱,还是郝思嘉,当然你永远不可能是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安娜、包法利夫人、伍尔芙、夏绿蒂……作者和主人公,在你这里不分彼此。

40、阿登纳、加斯贝利和戴高乐都是伟大的幸存者;没有时来运转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时来运转,然后,凭借灾难的慷慨馈赠,机会来了,而且是大量的机会。 1945 年战争结束时,阿尔契德·加斯贝利 65 岁,阿登纳69岁。两个人都来自边境地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反民族主义者,都把家庭当作社会单位来崇敬,都痛恨国家(除非是作为一种最小的、令人遗憾的必要),并且都相信组织化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应当是法治,这种法治必须反映自然法,亦即绝对价值的支配地位。简言之,他们坚决反对 20 世纪的某些显著特征。他们的脸都是倔强的脸、陌生的脸。1917 年一场可怕的意外给了阿登纳一个雪茄店印度人那样的红褐色的麻木表情。像阿登纳一样,加斯贝利年轻时也又高又瘦,像看门狗那样绷着脸面对生活。两个人都是同盟主义者。阿登纳代表了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多中心德国,加斯贝利代表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北方意大利。

41、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8月25日去世。

42、这篇演说是战后世界最重要的演说之它标志着战后德国政治实际上还有西欧政治的真正开始,演说是在科隆大学发表的。27 年前,1918 年 6 月,阿登纳曾在那里发表过另一篇引人注目的演说,他当时警告:“不管和平条约的最终形式是什么,在这里,在莱茵河畔,在古代的国际十字路口,德意志文明和西方民主国家的文明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汇合。除非它们之间的和解成为可能……否则,欧洲的领导地位将永远失去。”这个机会错过了;欧洲的领导地位已经一去不复返,多半是永远失去了。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依然是可以实现的目标。1919 年,阿登纳构想出了德意志联邦之内的莱茵-鲁尔国的想法。1946 年 7月,英国人创立了“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把莱茵兰工业区跟威斯特伐利亚农业区结合起来,其边界跟他 1919 年的设想几乎一模一样,就这样交给他一个完美的工具,来实现他的设计:他再一次很幸运。

43、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忘记。疼痛是本能,是维持记忆力最强有力的手段。

44、他在大学里从未上过关于中世纪史的课程,却成功地处理了此前从未有学者(不论年轻的还是头发斑白的)尝试的课题。谁都看得出这本632页的书是包罗宏富的。它不仅从出生到死亡逐年不落地跟随主角,而且就腓特烈统治的诸多方面,比如立法、宫廷人员、艺术生活,甚至还有他的驯鹰术,提供了丰富细节。此外,虽然确实缺少引证的文献(作者曾承诺会有续篇),但任谁都能看出这本书是基于广泛的研究写成的。

45、一个超越自身痛苦而活还能去关照更多生命的人是多么令人敬佩!他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或者自顾自的怜惜,而是总是铭记着内心的使命,用强大的内心去帮助已濒临绝望的狱友。很多人支持不到最后,因为各种原因,受尽折磨伤痛患病绝望而死,而弗兰克尔,用他坚强的意志力一直撑到德国战败投降。

46、同时,他用耿直的言论实证了自己的主张,这个主张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前的,其实是《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2015年提出来并成为热点的,他认为:“21世纪变革可能会产生一个无用阶级,数百万人甚至数十亿人没有经济价值、没有政治话语权,因为他们做的任何事都不如计算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

47、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句话你一记记了几十年,有时候想到了就不由自主地笑。是呀,少年时人毛毛躁躁,做什么事都不过脑子,只凭着与生俱来的淋漓元气,酣畅地往前冲往前奔跑,动不动就把事情办砸。比如走路绊倒,上树扭伤脚踝,碰碎手中的碗,打碎家里的盆子,把屋里地上放的小板凳踢得就地打转儿,额头被桌角磕出血印子再撞翻洗脸盆。再后来,拉起空架子车在下坡路上放飞,根本不考虑路两旁的沟壑有多深,也不惜翻进沟里去。事情办砸无数次,家长让你到集镇上去买“煮黑”染料,你疯足玩儿够了,还很高兴地说:我把“煮红”买回来了。”让你买盐,你买回的是火柴等等,完全没心没肺,心不在焉。所以书中说主人公因为年轻,做事靠不住,让人不放心,也是说到了你的软肋。

48、二是人口不断增加,不增长的话生活水平势必下降。

49、马斯克被黑客组织Anonymous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则视频。他们列举了各类与马斯克相关的新闻以及推特上的言论,包括其不关心环境、使用童工、操控加密市场、把人类送上火星送死等。

50、少女们唯一热心的事便是恋爱、征服男人,她们所做的一切都和这些有关。比如穿衣服、跳舞等等。

51、    这是阅读得到的启示。阅读不仅能鼓起你生命的风帆,更使你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世态冷暖。

52、  至于突然升格成了“岳父”的好友李斯特,当即断绝了和瓦格纳的来往,甚至为逃避现实躲进了一家大教堂,54岁那年还成了一位神父。不知在他避见瓦格纳的日子里,是否会回味瓦格纳曾写给他的“甜言蜜语”——“我对您的想念和爱慕仍是如此狂热。我希望自己很快可以更为有力,这样我自私的爱就会允许我表达对您的担心。愿上天给我力量,让我充分表达对您的爱。”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的八卦是,柯西玛的长相在女人里算不上是魅力十足,倒是跟父亲李斯特像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53、1朋友应当是善于揣测与保持沉默的知己。你不必看清一切,你的梦应当向你揭露你的朋友清醒时所做的事。

54、我走在命运为我规定的路上, 虽然我并不愿意走在这条路上, 但是我除了满腔悲愤的走在这条路上 别无选择 。

55、c、增长与信用。如果有更多人创业成功,民众对未来的信任增加,信用扩张,利率下降,融资容易,经济增长,信任增加,经济继续增长。

56、看吧,尼采就是这么个自恋课课代表级别的中二少年。

57、若不是在通向知识的道路上,有如此多的羞愧要加以克服,知识的魅力便会很小。

58、除了康托洛维茨对一系列迄今被轻视或回避的资料的依赖,《腓特烈二世皇帝》还有两个特点让它备受争议。一个是倾向于把腓特烈描绘成命运的造物。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作者坚持认为“腓特烈二世更多不是试图从教义和理论中获得他作为皇帝与上帝的直接关系,而是从他生平的明显奇迹中,这些奇迹众所周知,比任何其他事情都更证明了他的皇帝人格(如果不是他的皇帝地位)的被选性”。还有就是,“它将要发生”和“它将会成为”这两个预兆般的惯用语反复出现。他忽略了人类心理学和基于政治决定因素(更不要说经济决定因素)的世俗解释。

59、10所有那些现代作家都是曾经幻想过要做画家的人。

60、比尔·盖茨被爆出婚外情、私交“性侵大亨”爱泼斯坦、骚扰女员工等等,人们得以窥视这位前世界首富的另一面。曾经给比尔·盖茨写过两本传记的詹姆斯·华莱士更是爆料:“比尔·盖茨从来就不是一个木讷的技术宅,他的好色,在业界是公开的秘密。”

61、凡具有生命者,都不断的在超越自己。而人类,你们又做了什么?

62、征服我们的人是强大的;升华我们的人是神圣的;让我们有预感的人是深刻的。

63、《腓特烈二世皇帝》的第二点争议在于它所利用的资料的种类。在此之前,德国的方法论倾向于“客观的”而非“主观的”资料,旨在“如其真实的发生”那般再现事件。学院派历史学家梳理档案,来寻找能够最可靠地证明“事实”的文献——信件、条约、遗嘱。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证据,中世纪史学家不得不利用编年史替代,但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努力让这些编年史受到客观的批评,并将它们互相比较,忽略明显的夸张和不可能性。

64、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65、尼采的感情生活其实也比较坎坷,在罗马遇到的人生挚爱莎乐美是个“哲学家收割机”,当时就和不少哲学家有染,尼采也觉得和她心灵相通,甚至和她提出了要结婚,但立马就被莎乐美拒绝了。后来尼采还追了几个女人,也都没啥结果。

66、闻一多:“最前进的、最革命的、最富于理想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生命力饱涨的象征,是生命的顶峰”

67、向上走的中国,是走向一个上流社会?什么样的上流社会?他还预言,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2028年99%的人可能会成为无用之人。这个观点依然是赫拉利版本的贩卖。赫拉利的版本,其实也是希特勒人种观的升级版本,是共济会优化人类品种5亿计划的升级版本。

68、这本书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集中营历经磨难而能重生的经历,而且更在于作者唤起了我内心发现生命潜力、追寻生命意义的动力和活着的勇气。和他所遭受的苦难比起来,我们经历过的不过是浮云。

69、  “不管是谁,要了解纳粹主义必须先认识瓦格纳。”其实,暴君希特勒是个文艺青年,早年曾三度报考艺术学校均遭遇落榜,他也幻想过创作他自己的歌剧,所以,在瓦格纳的身上,他找到了偶像——那种集艺术和政治于一身的权力意志。瓦格纳的反犹主义、对日耳曼古老传奇的信崇以及关于纯粹血统的神话,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希特勒世界观的一部分。

70、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71、  两年后,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的剧本《帕西法尔》寄到尼采手中,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到瓦格纳手中,两人彻底决裂。尼采在写作《人性的,太人性的》时已深受疾病困扰,而瓦格纳得知后随即写信给医生,他认为尼采患病的原因是“手淫”,并建议尼采结婚。尼采得知后非常愤怒,将瓦格纳的言论称为“致命的侮辱”。

72、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73、在非黑即白、非富即贫、非强即弱的二元世界里,生命失去了“人类归属”的依靠与温度。文化、民族、国家、甚至于人类与个体是弱相关的生存理由,只有财富、权力才是强相关的生存理由。

74、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

75、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76、希特勒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d。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和屠杀六百万的犹太人。

77、苏东坡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两人经常谈禅论道。在前文中已经讲过两人的一个小故事,这里再讲一个两人的另一个故事。

78、  拜罗伊特剧院是瓦格纳个人主义膨胀的最好写照。当年他认为在德国没有一个剧院能够上演他的歌剧,于是忽悠了他的“大赞助商”路德维希国王给他在位于巴伐利亚的拜罗伊特小城建了这么一座剧院。而在音乐节建立的100年里,拜罗伊特只接受信函订票,每年的5万多张门票面临超过50万人的争夺。且他们的规则不是先到先得,申请者需要在信中极尽溢美之词地告诉瓦格纳家族的后人,你是如何地为瓦格纳折服和对其着迷。之后由工作人员筛选出哪些人可以获得当年的门票。

79、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善恶的彼岸》

80、重新定义知识。前现代社会,我们认为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在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现代社会,科学革命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不断探索未知,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的发明,到纳米科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科技不断进步。

81、  还有那些你以为理所应当,如同“真理”一般的存在许多都来源于他:奏响在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时刻的《婚礼进行曲》、走进剧院电影院观看表演观众席熄灭的灯光、为了视觉和音响效果而把乐队隐藏在乐池内……在瓦格纳所生活的时代,欧洲的音乐天空群芳争艳:他童年时,贝多芬、舒伯特尚在人世,而诸如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比才、柏辽兹、罗西尼、布鲁克纳等一大批音乐巨匠亦与其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往。即便在今天,他依然是人们追逐的对象。2010年,科隆版《尼伯龙根指环》在上海演出时的盛况就足以证明。

82、近现代西方犯下的最巨大、最严重的错误,就是抛弃了一千多年的造物主信仰,不再坚信世界是被上帝创造的。以造物主信仰和圣经世界观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催生了科学和宪政这样的现代文明。20世纪中叶之前,由于人类没有及时地清醒地认识到科学也是基于信仰的,近现代西方学界把科学和宗教对立了起来。近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康德,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体会到上帝的恩典,不承认基督教的恩典论,他在方法论中排除了上帝,在知识分子世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力。康德只在道德领域保留了上帝,这对于作为创造宇宙和人类的绝对的上帝,是极大的贬损。几乎可以说,现代人整体性地生活在康德的阴影之下。在理性既不能证明上帝存在,又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的情况中,为了省心省事,近现代西方是在默认上帝不存在的前提下,开展教育、科学和社会工作的。莽撞地抛弃了祖先的一千多年的信仰,会不会有什么风险呢?不仅有风险,而且事实上造成了世界级的悲剧。信仰是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的基础,而现实又是历史过程的结果。没有中世纪的信仰和信念,就没有现代的科学和宪政文明。西方直到20世纪,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痛苦之后,才不得不承认,抛弃了祖先的信仰所造成的危机,是多么出乎意外。

83、道德很“不道德”,正如世间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道德性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非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