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诗句古诗
1、——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送李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翻译: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雪花仿佛如梨花一般,争相开放。
3、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4、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5、34)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早春雪中闻莺》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6)我读此篇日,正当寒雪时。——《赠崔立之》
8、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鉴赏)春雪漫天飞舞,天地皆白。连花园中梅树的枝条上,也堆聚点缀着团团雪花。远远望去,好象白梅正吐蕊怒放,真叫人分不清哪是真梅,哪是白雪了。诗句用春雪和白梅在外形上的相似,故意造成判断上的错觉,目的在于盛夸雪花有着白梅一样的气韵,表现对春雪的高度赞颂之情。
10、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
11、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
12、(祖咏)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3、诗人借新奇的想象、贴切的比喻,维纱维肖地描绘了酷寒的塞外,一阵骤雪之后,呈现出的奇丽雪景。大地银装素裹,雪压冬枝,一朵朵、一丛丛,花团锦簇,犹如忽然间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都开遍的梨花。景象奇妙、清新,令人赏心悦目,真不愧为千古咏雪之绝唱。
14、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5、(刘长卿)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6、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象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诗句写雪后天寒雪白之景。“起粟”写天气寒冷,“生花”写白雪皑皑耀人眼目,深契自然之理。“玉楼”、“银海”状摹雪后之景,更见韵味。
1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18、译文: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19、夜深人静隐约会听到航海者发出的一声声叹息……
20、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21、-----------------------------
22、-----------------------------
23、29)石门云雪隘,古镇峰峦集。——《龙门镇》
24、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5、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____杜甫《腊日》
26、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徐渭《梨花》
27、雪树银花,燃烧红唇一瓣怒。江山多娇,嵌缀冬月一轮俏。
28、12)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前出塞·其七》
29、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