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句子网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精选美句69句)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1、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而理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至上的主导地位的,并与形式是统一的,由于内容的主导地位,他也就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内容不真实,而求技艺与形式的完美,是不实际的。他由此批判东方艺术的丑陋与不真实,显然这是他自我的偏见。这是由于他指的内容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而是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理念内容。这是由于其唯心主义的结果。

2、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德国古典哲学广泛吸收了以前哲学家们的思想成果,对它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以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17~18世纪英法经验主义学派和启蒙运动学派、德国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和以G.E.莱辛为首的启蒙运动学派。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另有一种意见认为费希特后来已倾向于客观唯心主义),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费尔巴哈则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到了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开始向另一个方向发展。费尔巴哈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清算,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同时也充分暴露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表明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前进了。这样,德国古典哲学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终结。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几位哲学家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回答,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化。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各有偏颇,陷于不同的片面性,无论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独断论”,或是D.休谟的怀疑论,都未能解决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因此应该寻找新的出发点,即在开始认识之前,应当首先研究人的认识能力本身和认识的可能性。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他称之为“自在之物”,亦即“本体”。这是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但是,他又认为,“自在之物”本身究竟是怎样,这在原则上是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的认识能力。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这样,康德就在“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和存在形而上学地割裂开,陷入了不可知论。从这种观点出发,康德建立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学说。在他看来,人的知识是由先天的知识形式和后天的感觉表象相结合而成的,这就是他所说的“先天综合判断”;在他看来,哲学的真正的关键就在于回答“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康德把认识分为3个阶段:在感性的阶段上,人借助于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把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感觉的混乱状态整理出秩序,使之成为时空中的现象;到了知性的阶段,人使用先天的知性的纯概念或范畴对感觉表象进一步加工整理,使之带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而形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真正的知识;知性的范畴只能用于整理由感性所提供的现象,人也只能认识现象。所以当人们不满足于知性所获得的知识而进入理性的阶段,试图超越现象界去认识“自在之物”,如灵魂、世界、上帝之类的东西时,就必然陷于自相矛盾而遭到失败。康德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无力去认识世界本身,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自在之物”,认识的对象是借助人的主观意识、即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和范畴而构成的。在他看来,带有普遍性、因果性的规律并非客观世界所固有,只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知性不是从自然界抽引出规律,而是为自然界制定规律。康德提出要根本推翻过去的一切认识都必须与对象一致的假定,而应该假定对象必须与我们的知识一致。这是用先验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人的认识,把自然界和人分隔了开来。特别是,康德限制知识的范围和贬低理性,为信仰留下了地盘。但是,在历史上,康德的认识论对于推翻过去陈旧的形而上学、驳斥宗教神学的一切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来说,起了积极作用。他提出的一些重大的认识论问题,对后继者也富有启发性,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3、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共包含四个部分,即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就是“绝对观念”,它先于一切事物而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早在1802年,黑格尔就计划写一部名为《一个思辨哲学的体系》的系统著作。《精神现象学》(1805—1807年)是整个哲学体系的第一部。在黑格尔看来,“精神现象学”既是达到“绝对观念”(或“绝对知识”)的阶梯,它本身又是一门科学。就“精神现象学”是“达到科学的道路”而言,它具有“导言”的性质,实际上是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就“精神现象学”本身而言,它已经是科学,是具有逻辑性、科学性的完整体系。简而言之,《精神现象学》兼具“导言”与“体系”的双重特征。

4、这本《黑格尔》是当代著名哲学家、社群主义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入研究。作者直言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且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更是表示身为阐释者虽然在解读时忠实于黑格尔,但并没有吃透黑格尔。

5、在这里,只是简要的勾画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轮廓。显然,黑格尔的哲学是头足颠倒的,但并非说要彻底推翻其全部的哲学理论,其中支撑着黑格尔哲学的辩证发展过程,即是合理的内核,很多思想也具有其合理性,正如伟大的马克思早期也是学习与信仰黑格尔的哲学,从中披沙炼金,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也不应该认为其是唯心主义而感到惶恐,自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存在非存在,非存在存在”,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将世界颠倒以来,其后西方哲学世界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者,伟大如柏拉图,唯心与唯物没有绝对的谁是谁非。

6、黑格尔除了短暂担任过报社的编辑外,基本都是在从事教学工作。毕业后他找到了一份贵族家庭教师的工作,同时也融入社会生活,参加舞会、听歌剧。这期间和荷尔德林走得很近,因此在思想上也吸收了早期浪漫主义的许多内容。后来他还担任过中学校长,期间完成了他的唯心辩证法巨著《逻辑学》。

7、人与自然不同,自然是自在的,是直接的存在,而人不仅像草木等自然物存在,而且要“为自己存在而存在”,即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人意识到自己存在,需通过两种方式:意识以认识的方式,二是以实践的方式。(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8、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9、在以上不完全统计中,虽然我们还没有把名词解释这样的题目算进去,但黑格尔出现的频率已经很吓人了!仔细想想的话,其实这也并不奇怪。

10、作者本人也相当有趣很好玩,讲着讲着会突然来句大实话“如果这看起来很晦涩,请不要担心,黑格尔的文本要更加难懂”,该书能让你感受到难得在哲学书里可以获得的乐趣。

11、黑格尔在他的著作中一再声称他所讲的“思维”不是实际的人的思维,而是一个“纯思维”。黑格尔认为,这种“纯思维”是最真实的,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创造主。但是,这样的主体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只能是实际的人和实际的人的思维。马克思认为,我们所说的“人”,应当是“实际的、肉体的、站立在坚实稳固的地球上的、呼吸着一切自然力量的人”。而且“人直接地是自然物”,但又“不仅是自然物,他乃是具有人性的自然物”。既然人是实际存在着的,人之外的对象也是实际存在着的,那么,人的意识或自我意识只能是第二性的。马克思指出,能够异化自身、建立对象的主体,并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在自然内被对象建立起来的客观存在。这就在“主体”与“对象”两者的相互关系方面,从根本上否定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12、后来,黑格尔又在法兰克福一个贵族家庭里继续担任家庭教师,一干又是三年。期间黑格尔的父亲过世,给他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免去了他的经济顾虑,得以重拾学术之路。

13、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14、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以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在自然科学发展和社会革命兴起所显露的辩证性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唯心主义形式将辩证法的研究推向“自觉”的新阶段。

15、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指出人的理性思维发生矛盾的必然性,提出关于理性思维的“二律背反”,探讨和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结构及其矛盾运动。费希特进一步制定他的哲学的基本公式:“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认为“自我”和“非我”互相排斥,又“彼此互相限制”而得到统一。这对矛盾是“自我”本身和整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际上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的辩证法思想。谢林认为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即“绝对”,“绝对”中没有矛盾,但有欲望和行动的无意识活动,产生了精神和自然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和矛盾,由此引起发展;自然界是“绝对”即宇宙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谢林的哲学思想包含有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16、要从现实的果实得到“果实”这个抽象的观念是容易的,而要从“果实”这个抽象概念得到各种现实世界就很困难了。

17、而且矛盾的双方彼此依存,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美”,也就无法分辨何为“丑”。但凡找到一个概念,就会有和它相反的概念产生。

18、由于笃信宗教的父亲的执意主张,1788年黑格尔进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作为神学院的学生,他却更喜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在神学院的生活中,黑格尔仍和中学时一样,对其他方面的活动不感兴趣,只是致力于书本学习。他忽视马术和击剑术的训练。在和少女相处时,也呆若木鸡。他穿着粗俗、陈旧,行动呆滞、迟缓。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绰号:“老头儿”,有的同学给他题词写道:“愿上帝保佑这位老头儿。”黑格尔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哲学、三年神学,并获得哲学学士的称号。他还接触了刚刚问世的康德著作,虽然还并不十分理解批判哲学的精神。在这里,黑格尔有两个过从甚密的朋友,一个是后来成为杰出诗人的荷尔德林,另一个便是谢林。1793年,黑格尔通过考试,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

19、比如“美”和“丑”是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事物的,不然就会显得很奇怪。

20、海尔、美的、格力、西门子、奥克斯、小天鹅、海信、康佳、TCL、松下、奥马、长虹、飞利浦、创维、莱克、科沃斯、苏泊尔、史密斯、美菱、九阳、海派、仁宝、罗技、华硕;Apple、华为、小米、三星、OPPO、联想、中兴、vivo、酷派、魅族、乐视、Motorola、传音、努比亚、奇酷3一加、美图;微软、intel;宝马、大众、广汽、北汽、上汽、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海马、江淮、比亚迪、奇瑞、现代、中车、陕汽、东风、潍柴、蔚来、泛亚、小鹏、宝沃、伊狄达、开云、同捷科技;佳普、老板、正大、模德、奥普、樱花、欧普、欧派、顾家、华帝;杜邦、库尔兹、巴斯夫、陶氏、PPG、苏威、阿克苏诺贝尔、3M、艾文德、LG;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院、天津科技、天津工业、广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理工、浙江工业、中国地质、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西南交通、广东工业、华南理工、华南工业、华南农业、安徽农业、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色彩中心、爱色丽&潘通、丽华创新制造、江南大学&卡秀堡辉联合创新实验室、荣格、YANGDESIGN等诸多业界同仁,分别来自家电、3C、汽车、家居、资源方、学术界、第三方平台、设计企业等,共同探索CMF,助力行业发展。

21、首先,黑格尔哲学是西方哲学的一座高峰。他和很多西方思想家、文艺家有承接或扬弃的关系,这通常也会成为考点。其次,黑格尔的美学内容十分丰富,话题范围几乎涵盖了艺术概论的各个章节,便于考查大家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后,我们正在努力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黑格尔美学的借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考查多一点也就不过分啦。

22、本书勾勒了黑格尔哲学的轮廓,对他的观念和主要作品进行了广泛探讨,涉及黑格尔的时代和生平,以及历史的目的、自由和社群、逻辑和辩证法等主题。

23、黑格尔把一般与特殊统一起来,是理念的普遍力量转化或显现为特殊的个别人物。

2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这种观点属于( )。

25、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和黑格尔学派的创始人。

26、(3)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黑格尔认为,感性显现是由理念所“自生发”的,因此,二者的统也是必然的。但得到这个结论,却是不容易的,这表明西方美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在黑格尔之前都由美只关感觉这一思想统治着,比如康德指出“纯粹的美”只是“直接呈现”的外在因素,即艺术的外在形式,而这一思想一直统治者西方美学界。因为这似乎符合我们的感觉经验,当我们看到美的事物时,是从直觉上感到其本身的美,很有倾注理性的思虑。而在这个潮流之中,他却把理性提到艺术的首要地位,黑格尔明确地说:

27、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时值法国大革命,黑格尔被法国革命崇尚的自由精神深深打动,卢梭等人的思想更是对他产生极大影响。

28、从黑格尔的哲学我们可以看出,黑格尔是从唯心出发,以理念为世界的第一性,经过理念“自生发”的过程,“生发”了自然,以及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社会制度等等。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社会制度仅是“绝对精神”的显现,哲学的发展即是真实世界的发展,理念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产生了真实的世界,可黑格尔哲学大的问题即在于,逻辑上的理念如何才能产生现实的物质,正如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批判黑格尔所说:

29、费希特是在康德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哲学的,但很快就对康德哲学感到不满,提出了自己的所谓“知识学”的哲学体系。费希特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从右面批判康德哲学。他否认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幽灵”。他也反对康德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而主张思维创造存在,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二者的统一。按费希特的说法,哲学的第1个要求就是:注意你自己,把你的目光从周围收回来,回到你的内心,因为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只是你自己。因此,费希特把“自我”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他的“知识学”的第1条基本原理就是“自我建立本身”。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它是唯一的实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是自我产生、自我肯定的;第2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非我”。与“自我”相对而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是“非我”,“非我”以“自我”的存在为前提,归根结柢是“自我”的创造物;第3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本身和非我”。它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而达到了某种完全无条件的、不受任何东西决定的绝对主体、“绝对自我”。在这个阶段,“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得到了解决。这样,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就被理解为由“自我”本身产生的对立,最后又在“绝对自我”中得到统一。费希特用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克服了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30、黑格尔的名言是:存在即合理。很多人都误读了这句话的意思,认为“存在的”就自然“有它存在道理”。

31、全书以独特的思维点评哲学江山,颇能引人思考。这本研究哲学史的著作也可以理解为是黑格尔自己哲学思想的表达,借助对哲学历史的批判与吸收,输出个人的哲思。

32、可知,艺术的内容是理念,一书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33、“异化”即“外化”。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异化物,异化了的精神世界分裂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或现象的;另一个是纯粹意识的,或本质的。就自我与对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言,主体是绝对精神,客体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或“异化”。整个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精神的“异化”“自我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黑格尔的这个观点显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他在论述意识或自我意识时,又包含着辩证法因素或“批判的成分”。所谓“批判的成分”是指,黑格尔在分析各种意识形态时往往把后一意识形态看成是对前一意识形态的批判,把前一意识形态看成是由于自身矛盾而向后一意识形态的过渡。正因为“异化”概念、“否定性辩证法”包含有批判的成分,马克思才说:“只要精神现象学坚持人的异化,纵使人只表现为精神的形态——则在它里面便潜伏着批判的一切成分,并且常常就会准备着并发挥出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方式。”

34、谢林开始是费希特哲学的信奉者,但随后转而对费希特采取批判态度。谢林反对康德在思维和存在之间划下不可超越的界线,但他认为像费希特那样把“自我”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至高无上的原则,主张一切从“自我”出发,把“非我”看作“自我”的产物,是一个错误。因为“自我”不能离开“非我”而存在,不能说“自我”产生“非我”;同样地,“非我”也不能离开“自我”而无条件地存在,也不能说是“非我”产生“自我”。他说,要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就必须寻找一个超出于二者之上的最高的原则,它既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里,“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都融合为没有任何差别;只有这种原始的无差别的同一才是真正的绝对。这就是谢林所提出的“同一哲学”。他企图用“同一哲学”去超越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实际上他所说的“绝对的同一性”仍是一个精神实体。他明确地指出,这个“绝对的同一性”仍不外乎是“自我意识”。他只是用一个更高的精神实体代替了费希特的“自我”,以其作为世界的本原。尤其是,他把“绝对的同一性”说成是某种宇宙精神的特殊的无意识状态,认为它不是知识的对象,是“完全不能称谓的”、“绝不能用概念来理解或言传的”,而只能加以直观。因此,谢林的“同一哲学”还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35、第美是“显现”,美不等同于真本身,美是真的本质(理念)显现为具体的感性形象。比如说,丢勒画了一只兔子,这个“兔子”便是“显现”,是人用感性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东西,即艺术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对“美”和“真”,即形式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之上的。

36、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指出人的理性思维发生矛盾的必然性,提出关于理性思维的“二律背反”,探讨和揭示了思维的辩证结构及其矛盾运动。费希特进一步制定他的哲学的基本公式:“自我”建立自身,又建立“非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和“非我”的统一;认为“自我”和“非我”互相排斥,又“彼此互相限制”而得到统一。这对矛盾是“自我”本身和整个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际上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源泉的辩证法思想。谢林认为最高本原是主体和客体的“绝对同一”,即“绝对”,“绝对”中没有矛盾,但有欲望和行动的无意识活动,产生了精神和自然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差别和矛盾,由此引起发展;自然界是“绝对”即宇宙精神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谢林的哲学思想包含有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37、本书篇幅宏大,很详实地梳理了黑格尔哲学的系列重要内容,给出了一个立体的黑格尔形象,其中列出的背景资料和概念描述对读者们帮助很大,可以说是我们解读黑格尔哲学及其时代难题的必备书。

38、黑格尔哲学是直接从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哲学出发,并在对他们哲学思想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他把康德开创的、费希特和谢林发展了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推向顶峰;另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的形而上学,系统地发挥了他们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概念的辩证法。黑格尔指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万物的核心和命脉;而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不过是“绝对观念”的体现。黑格尔坚持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把观念或精神性的东西看作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东西,同时,又发挥了他们哲学中关于思维的能动性的思想。“自然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个部分,是对“绝对观念”表现于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过程的描述。“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从逻辑阶段到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是“绝对观念”“产生其自身的、发展其自身并返回其自身的进程”。“精神哲学”是对“绝对观念”扬弃自然而回到自身并展开自身的全部具体内容和过程的描述。“精神哲学”的三部分是“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39、黑格尔是19世纪初公认的普鲁士官方哲学家,他的社会政治观点趋于保守,极力为普鲁士国家君主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作辩护。

40、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因染上霍乱在柏林去世,享年61岁。黑格尔病逝后,他的学生整理出版了他的《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等著作。

41、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自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蒂宾根大学学习。在那里,黑格尔与荷尔德林、谢林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所吸引。

42、对于花生们来说,如何快速掌握黑格尔美学的核心内容,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会用8个小主题来涵盖它。我明白,大家的复习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用黑体字标示了本文的重点,同时也会多举最简单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们就赶紧出发,让我们一起走进黑格尔宫殿般的理念世界,一探究竟吧!

43、这符合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将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思想、观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等),变成独立的客观存在,并将其视为世界的原始和万物的创造者。所以,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

44、在试图理解黑格尔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懂一些基本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与存在中,何者才是第一性的呢?大家都已经复习过政治啦,都知道这是划分哲学派别的关键。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5、开篇当中,穆里尼奥的意思是在说:你不能仅从开端来看待事物,而必须要从头到尾的认识。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当中,话可别说得太早哦!

46、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看来,“人的本质之一切异化也只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本质、对象既然被认作思想物,所以主体就永远被认作意识或自我意识,或者宁可说,对象只表现为抽象的意识,人只被认作自我意识,而人的异化所出现的各种不同的形态,也就是只是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同的形态。”针对黑格尔这种把外在对象(存在)与自我意识混为一谈的说法,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一个没有客观性的存在就是一个“非存在”。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那种由意识建立起来的对象或存在,既然它不是在思维之外独立存在的东西,就不能算作是客观的对象;既然它不是客观的存在,就只能是“非存在”,只是“假象”“伪造的烟幕”而已。

47、这种想法和康德的二律背反非常相似,同时也和中国道家的阴阳概念十分接近。黑格尔也确实对道家老子的思想很重视,并且专门写了文章讨论《道德经》中的“道”与“无”。

48、黑格尔对美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把辩证法发展的道理应用到美学里,替美学建立了一个历史观点,他把艺术的发展联系到“一般世界情况”来研究,即联系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系到经济、政治、伦理、宗教以及一般文化来研究。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寻的。

49、相比于哲学,艺术似乎变成了一种暂时性、辅助性的东西。尽管“艺术”这一阶段是必要的,但它又终究会终结。就像他认为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达到了顶峰,进入中世纪,艺术便衰落了。因此,黑格尔的论断中隐含着两个重要观点:艺术衰落论和哲学至上论。关于艺术的衰落,我们在之后的第八点还会进一步讨论。

50、我们已经把美称为美的理念,意思是说,美本身应理解为理念,而且应该理解为一种确定形式的理念,即理想。

51、一开篇就对黑格尔生长环境做了简略介绍,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黑格尔就生活在德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他比歌德小20岁,比席勒小10岁,他是诗人荷尔德林的密友,与诺瓦利斯、赫尔德、施莱尔马赫、施莱格尔兄弟等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也是同时代人....带着读者从诸多侧面去进一步了解黑格尔本人及其著作和思想。

52、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W.F.Hegel)出生于1770年,死于1831年,享年61岁,按当时的标准看也算长寿。他生于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一位小公务员,母亲则在他1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53、同时,因为否定,才会有新方向,对立会带来变化,通过矛盾的解决向前发展。

54、他的学说被指定为国家的官方学说,思想也成为了许多欧洲地区的主流。然而最终,他因感染了霍乱,医治无效而去。

55、可以看出,黑格尔关于美的概念,在根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我们剥开唯心主义的外壳,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合理的内核。正如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所说的:

56、苏联作家阿尔森·古留加在《黑格尔传》中提到:一个叫鲍里斯·乌克斯库尔的俄国骑兵上尉打败拿破仑之后,追女人也追腻了,于是跑到海德堡,要追随黑格尔学哲学。受到黑格尔的亲切招待之后,他立刻跑到书店,把哲学家所有的书都买下来,却发现一句也读不懂。

57、对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我们将其划分成八个主题内容,涵盖了他美学思想的要点,并结合考试方向有侧重地讲述。细心的花生可能会发现,以下这八个主题彼此环环相扣,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58、1801年,黑格尔登上耶拿大学的讲台,然而直到1804年,黑格尔也没有得到耶拿大学的重视,他便给歌德写信求助。歌德比黑格尔大21岁,二人是忘年交。在两人往后二十几年的通信中,黑格尔一直对歌德毕恭毕敬,总是以“大人阁下”相称。由于歌德的帮助,黑格尔荣升为耶拿大学的副教授。

59、这本书内容贴近读者视角,展现了作者读黑格尔的心路历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到黑格尔哲学,也算是给到了一份阅览黑格尔著作的详实参考。

60、所谓“诞生地”,无非是指《精神现象学》包含着后来黑格尔全部哲学的雏形、萌芽和主要观念。黑格尔在此后所写的著作,都可以看作是该书已有的某些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与发展,都可以在该书中找到它们的理论源头。所谓黑格尔哲学的“秘密”,马克思对此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他指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它的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的地方,因此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创造认作一种过程,把人的对象化(实现或客观化)认作对立化,认作外在化和对这种外在化的扬弃;在于他认识到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的、所以是真实的人——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说的“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不是别的,正是“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它贯穿于“异化”或“自我意识的异化”这一概念中,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

61、在这里,只是简要的勾画出了黑格尔哲学的轮廓。显然,黑格尔的哲学是头足颠倒的,但并非说要彻底推翻其全部的哲学理论,其中支撑着黑格尔哲学的辩证发展过程,即是合理的内核,很多思想也具有其合理性,正如伟大的马克思早期也是学习与信仰黑格尔的哲学,从中披沙炼金,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也不应该认为其是唯心主义而感到惶恐,自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存在非存在,非存在存在”,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将世界颠倒以来,其后西方哲学世界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者,伟大如柏拉图,唯心与唯物没有绝对的谁是谁非。

62、当上副教授时,黑格尔已经35岁,他开始创作《精神现象学》一书。不过当时正处于耶拿大战时期,书还没写完,法军就攻占了耶拿。黑格尔被迫弃家出走,躲去了朋友家里,借着法军的兵营的火光整理了书稿。当时黑格尔生活困难,全靠歌德接济。《精神现象学》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完成的。

63、离开神学院以后,黑格尔先后在瑞士、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地当家庭教师,以研究希腊文化和康德哲学作为业余爱好。1798年,他的第一部著作《伦理学》出版。次年,他的父亲去世,留给他一笔遗产。有了这笔数目不多的财产后,1801年黑格尔辞去家庭教师的工作,应谢林的邀请来到耶拿。

64、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绝对观念”的最好国家制度。

65、提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就想到“逻各斯”,就想到他的逻辑理性,认为这样的东西就是压制人的自由的。其实上黑格尔的理性不仅仅是逻辑理性。这是对他的误解。黑格尔的理性其实包含了自由的精神,强调逻辑是为了给人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66、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黑格尔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67、只有在个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和交融中才有真正的独立自足性,因为正如普遍只有通过个别事物才能获得具体的实在,个别的特殊事物也只有在普遍性里才能找到它的现实存在的坚固基础和真正内容。

68、做这部分的题目,理解是王道。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理解主观与客观,例如:这次模拟考试没考好,分别找一下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那么学生找的主观原因可能是:自己做题不认真、没有好好复习……;客观原因可能是:题目太难、老师相关的知识点没有讲到、题目出的比较偏……。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主观是从人本身出发,客观是从人以外出发。这也是做这部分的题目的第一种方法。

上一篇:孝敬父母图片(精选美句79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