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句子网

三国诸葛亮名言(精选美句64句)

三国诸葛亮名言

1、既生瑜,何生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须〕静也,才(欲)〔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2、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3、司马懿:“你听,似山涧小溪,清澈见底,非心旷神怡者不能为之。诸葛亮定然是胸有成竹。”

4、再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目中无人,谁也不怕,必然会招致很多人想打败他,其中最记恨关羽的就莫过于吴下阿蒙,而关羽最终的结局,也就是被吕蒙偷袭了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

5、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其之事而观其性。

6、孙策临死的时候嘱咐孙权的一句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渝~

7、  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喜怒不当者灭。

8、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孔明

9、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三国演义》

10、《后出师表》则是他决心在关中渭上屯的长期抗敌的前夕所作。蜀汉人才凋零,其实已无能恢复中原,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亮的心情等于是在作最后的告别。这两篇文字反映了诸葛亮走入不可逆转的悲剧,但是也正因为他这番心情,千百年来,读者对他不能不肃然起敬。

1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国天文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 《诫子书》

14、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扩展资料: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5、诸葛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6、我原本以为吕布,已经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

17、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18、危急存亡;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游辞巧饰;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19、在民间,人们更是将诸葛亮视为智慧的象征,他未出茅庐而定天下三分,足可以证明他的前瞻性。

20、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頋.

21、赤壁之战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纵如鱼得水思贤如渴七擒七纵

22、恩惠和荣宠并用,上下的关系和秩序就捋顺了这句话是诸葛亮对自己进入益州后为什么要坚决厉行法制的解释,指出这是针对刘璋统治益州时豪强横行、靠加官晋爵来笼络下属的弊政的。

23、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24、在识人、选人、用人方面,诸葛亮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人才观。他以儒家学说作为出发点,又因为其家学深厚,以恢复大汉王朝为目标,思想方面以忠君为思想主导。

25、最后,诸葛亮特别告诫子孙不要蹉跎岁月,虚度年华,要努力“接世”,经世致用,否则会老大徒伤悲,后悔莫及。诸葛亮在这封家信中的话,都是从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至今仍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

26、在志、学之后,就是才华显露,有才华才可以报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志、学、才三者是相互依存的,这一观念灌输于诸葛瞻的内心,而后者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

27、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

28、一个人要不是对名利权情等恬淡寡欲,就不可能明确自己高洁坚定的志向,要不是在生活中保持宁静,全神贯注于学习,就不可能达到深刻和漫远的境界,实现远大的目标。

29、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评袁绍

30、文章来自网络转载,本平台重在分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福你,感谢你。如有侵权请联系主编删除!

3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2、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33、龙盘虎踞集思广益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

34、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35、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36、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7、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三国演义》

38、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39、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评袁绍

40、曹操的雄才大略举世公认,无人质疑,关键是在于对他奸雄身份的评价是否得当。长久以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和历代统治者为防止权臣篡位、宣扬正统的考量,处心积虑地将曹操不断地阴险化、妖魔化,使曹操沦为千古奸臣的代表人物。因此“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逐渐成为公认的对曹操最为精辟的总结和定位。不过,姚看江湖却不愿苟同于此言。曹操这种直言敢谏,率性而言的人,即使生活于治世之中,也难免犯统治者之忌,遭既得者之妒,而最终落得含冤而死,曝尸荒野的悲凉下场,这是挑战封建权威的必然结果;相反,生于乱世的曹操以其雄霸天下的锐气和百折不挠的执着,可以终战乱于危局,救黎民于水火,是于国家有大功,于百姓有大德的明君英主,其功绩不压于匡扶汉室中兴的光武帝刘秀,只因一姓为“刘”,一姓为“曹”,方才落得千古忠烈与千古奸雄的天渊之别境遇。然而,天下为人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一姓之天下,祸乱天下的始作俑者正是汉室皇族,如此罄竹难书之族,又有何正统可言?天下百姓历经磨难未去严惩元凶已是仁慈,怎可再奉如此之人复为君主?所谓的“君权天授”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愚弄百姓、巩固统治的伎俩和骗局罢了。其实早在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言,况且汉室本就取自大秦,曹公取之有何不可?奈何非要定之为奸雄?封建之人尚可言曹公为奸雄,然文明开化的今人则不宜再呼曹公为国贼。若无曹公当年结束国家纷乱之功,而任由汉室江山在献帝招牌下腐朽堕落,今人的祖先又要经历多少苛政的蹂躏和战乱的涂炭,或许当世诸人连出生的机会也没有,又怎可生出利齿而讨伐曹公?姚看江湖以为,“于汉室有大过,于天下有大功”,这才应是对曹公最为中肯的评价。

41、何况刘豫州乃大汉皇室的后裔,英才盖世,群士仰慕,犹如众水归海。

42、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罗贯中《三国演义》

43、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44、在子女教育方面,诸葛亮也极为看重。他晚年得一子诸葛瞻,幼年时期,儿子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但是诸葛亮极其产生担忧,因为过早聪明外露,容易产生 满足,因此诸葛亮特意给诸葛瞻 取字“思远”,就是让儿子始终高瞻远瞩。 

45、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6、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47、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48、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9、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罗贯中《三国演义》

50、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1、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马超

5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3、选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已:止。(译文)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做事,直到死才停止。

54、  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55、胜者随道而修途,败者斜行而失路,此顺逆之计也。——诸葛亮

56、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5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8、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59、  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来增加些微财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6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62、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孔明。

63、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上一篇:感恩老师的一段话简短(精选美句52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