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句子网

关于爱国的诗句五言(精选美句22句)

关于爱国的诗句五言

1、端午节是东亚文化圈的传统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初本是夏季送离五瘟神,驱除瘟疫的节日。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于这一日投江自尽,后在中国演化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是华人四大节日之一。(关于爱国的诗句五言)。

2、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证书和奖品。(关于爱国的诗句五言)。

3、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复兴尚存希望,虽然文天祥这期间自己遭遇了种种挫折,历经种种艰险,但他一直抱着生死以之的坚毅精神,乐观无畏地奋勇前进,这一时期的诗也正是体现了他“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题黄冈寺次吴履斋韵》)的统一祖国的宏愿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的忠贞爱国情操。他赴北营议和时,不仅敢于和气势汹汹的元丞相伯颜作面对面的斗争,“若使无人折狂虏,东南那个是男儿!”(《纪事》)而且在敌营里痛骂了投降元人的南宋大臣贾余庆、刘进等人,“袖中若有击贼笏,便使凶渠面血流”(《纪事》)。他说:“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余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指南录后序》)在这场出生入死的斗争中,他随时想到的是“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即事》),毅然决然地负起了“存亡国,继绝世”的艰难责任,用他的诗来说,就是“祖逖关河志,程婴社稷功”(《自叹》)。当他才从镇江脱出虎口逃到真州,便有《议纠合两淮复兴》那样充满胜利信心的诗作,后来在空坑惨败后,形势日蹙,转徙于闽粤边境,他仍能在“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之后发出“正好王师出,崆峒麦熟时”(《即事》)的豪言壮语。

4、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5、在路途的马上渡过晚春的寒食节,可惜在江边的码头上望,却看不见来自洛阳灞桥的离人。虽然被贬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还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故乡家园,令人伤心断肠的地方,经历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条又长出来了!

6、意境深沉:“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7、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8、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10、译文: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1、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1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3、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4、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15、   文天祥自小出生在江西庐陵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革斋藏书很多,据文天祥在他的《先君子革斋先生事实》中说:“先父嗜书如命,整天躲在书房里茶饭不思,夜寝不眠,那些书卷堆积如山,每本书都是他亲自标示排列,经、史、子集秩序井然,无一本混乱。”足见革斋先生热爱读书,精细而又广博。革斋先生自己博学多识,同时更重视孩子们的学业,除了自己亲自教习外,还四处寻找名师训教。当时很多知名的老师都在文家授过课,其中包括当时以品德操行、宗法儒道闻名州郡的欧阳守道,欧阳守道号巽斋,乃是理学巨擘朱熹的再传弟子。在众多老师中,文天祥对尊师欧阳守道是十分敬慕的,其《祭欧阳巽斋先生》文中记载:“先生的心怀,真挚如赤子,宁愿别人议论他迂腐,宁肯别人嘲笑他好骗。先生的品德,慈爱如父母,总为人们的冷暖而忧虑,总为人们的温饱而担心……”又其《贺秘书欧阳巽斋先生迁居》中说:“天下经纶犹一室,时人尚敢说吾迂。”足见文天祥对欧阳守道的品德操行及学识都是十分倾慕的。可以这么说,文天祥在其青少年时期,受父亲和欧阳守道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词章记诵之学可能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在敦品励行方面,则主要得益于欧阳守道。

16、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17、《从军行》唐代诗人杨炯原文: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宁愿成为一名百夫长也比做书生好。

18、    文天祥亲见崖山行朝覆灭了,跟他多年共患难的战友全部壮烈牺牲,他的兴复国家的志业已告破灭。但他在志业破灭之时并不垂头丧气,相反的,他的歌声比以往更加的凄厉而高亢。他在被俘北行经过南康军时还高唱“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和东坡《酹江月》),更有“杀我混同江外去,岂无曹翰守幽州”(《纪事》)的声声呐喊,将希望寄予后来人,“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和《驿中言别》)。然而国破家亡后的悲凉身世是难以掩饰的,“昨岁犹潘母,今年更楚囚。田园荒吉水,妻子老幽州”(《生朝》);悲痛的心情是难以言喻的,“遗老犹应愧蜂蚁,故交已久化豺狼”(《赣州》);“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金陵驿》)更表现出一种永离故国乡土的沉痛心情,身居“国破山河在”的情境,作者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的生死存亡,而是祖国遭受侵略的耻辱和仇恨,诗尾表达了无比坚强的意志:我死在燕京后,也要变成啼哭出血的杜鹃,回到江南来。真是扣人心弦,字字血泪。尽管国破家亡是极其悲痛的,但是文天祥并没有过分沉湎于对家国的哀思之中,而是坚信这种民族压迫势力的猖狂只是暂时的,并下定决心,“不应留滞久,何日裹籧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要以一死激励群众奋起抗争,增强人们对民族压迫者的仇恨,他在北上燕京的途中,一路歌咏中原壮丽的山河与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分别写出了《怀孔明》、《刘琨》、《祖逖》、《颜杲卿》、《许远》等诗篇,通过对这些忠肝义胆历史人物的歌颂,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并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节--“宋故忠臣墓,真吾五字铭”。他在《白沟河》里说:“天地垂日月,斯人未亡时。文武道不坠,我辈终堂堂。”既表现了其坚持民族气节的自豪感,也表达了他对民族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正气歌》中“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不怕牢狱中种种污秽腐臭气息的侵袭,生活安然无恙,精神怡然自得,从容自然地展示出作者崇高的精神面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更加义正词严地表白出作者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是诗人一支满腔热血忠君爱国的正气之歌!总之,德佑以后,文天祥的诗歌是一面观照荣辱的双面镜--使苟且偷生者羞耻,让舍身取义者光荣。

19、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0、  译文: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21、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题临安邸》诗。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上一篇:坦荡如砥的造句(精选美句38句)

下一篇:没有了